在过去的一年,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总量的贡献已经接近30%,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格局都在发生着深刻而重大的变化,当我们冷静的看待全球经济,中国,越来越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。
但是就算如此,也是有一些“不敢苟同”的声音:
目前为止,俄罗斯、瑞士、新西兰、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已经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,而除了欧盟以外,还有美国、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。欧盟委员会13日推迟决定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,表示将在今年下半年给出正式意见供成员国讨论通过。
虽然还没到“中国一声咳,世界抖一抖”的程度,但是就我国经济放缓、供给侧改革的实施、“一带一路”计划的筹备、人民币加入SDR等等一系列行动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来看,中国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。
大宗商品在这一年里的价格表现令人担忧,镍、铁矿石、钯、铂,铜全线下降了25%或更多。过去18个月里,油价已经下跌逾60%。就连玉米、燕麦和小麦的价格都遭受重挫。
油价暴跌更是令整个能源供应链遭遇寒冬,包括船运业和钻探业等。同时冲击影响更是波及各主要原油出口国,从委内瑞拉、俄罗斯直至整个中东地区。
与此同时,中国进口铁矿石的量下降也引起了澳大利亚对经济走势的担忧。假如中国铁矿石进口量持续下降,将会对国际铁矿石价格和铁矿石出口国造成深远的影响。
大宗商品价格的下滑趋势延续到了2016,油价跌至十年未见的低水平,每桶才30美元出头。
多年来,随着其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,中国以极大的胃口消耗着各种各样的金属、农作物和燃料。其他国家和企业靠廉价贷款积极扩大自己的业务,他们押赌中国的胃口会只增不减。
随着利率的上升,美国公司偿还债务的压力增大,必须不停地生产。这一切所导致的过剩进一步压低了价格,伤害了依赖大宗商品的国家,不论是像巴西和委内瑞拉这样的新兴市场经济体,还是诸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。
由此看来,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大宗商品价格的重要驱动因素,中国正显示着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巨大影响力。
据外媒报道,中国去年12月大宗商品进口大幅增长,因价格狂跌带来买入契机,但随着经济增长放缓遏制需求,今年一些大宗商品的进口或开始降温。
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,2015年全年石油、铁矿石和大豆的进口量均创下纪录高点,铜进口也保持平稳,但煤炭进口骤降。路透分析师指出,2016年中国原油和大豆进口将继续增加,铁矿石和煤炭进口恐出现下滑。
迅视财经头条号发现,大宗商品市场经历2015年的下跌后,年底跌势放缓,12月近4成商品上涨,上涨商品数量月环比明显增多。刘心田预计,2016年大宗商品市场跌幅有望收缩至10%以内,涨跌比例三七开或四六开。
中国是大宗商品未来走势的关键因素。
但目前我们无法预测究竟大宗商品价格还会下跌多久。我们能够做的只是准备好迎接价格继续下跌,并防止经济受到太大冲击。
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,中国经济全面改革,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启动和实施的深刻变革中,中国已不再仅仅是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,而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国家之一。
未来的中国,将不再被动的接受国际大宗商品定价,也不再仅仅是一个进口量巨大的买家。中国正用行动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。
原油投资方案/套单解决/救援支持添加本人微信号:819473980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